[胡言乱语] 夜场设计分析
头次搁酒吧里待着,越想越不对劲,当即写下的一堆东西。
加个经典老歌看看效果。
I. 声音
按正常说话为 40db算,叫喊为60db算,估计酒吧内的音响为80-85db,大声叫喊勉强可以听到。低音强度大概有其他声部的强度的起码两倍,且细腻程度略优于其他声部。鼓点的节奏基本不变,因为无乐理基础,暂时无法给出具体频率,但是基本上只有“普通频率”和“二倍频率”两种情况,在“高潮部分”会加入一段时间的“四倍频率”,其余情况暂且不论,但是无一例外地都会保留“普通频率”的底鼓,并且实际上顾客的行为模式其实是始终遵循底鼓的,只是会根据上述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。
大概3-5min内会播放传播度极广的曲目的clip,时长不会超过30s,即4-5句歌词,一般第一句歌词为完整播放,后续会在搁两拍的位置进行静音处理。另外,关于混音,不管哪个声部都有明显的因为音量过大导致的声音失真,中声部尤为严重,大概是因为没有高声部。
说实在的,音响就用来整这种活,有点暴殄天物。
II. 气味
按照最初进入场地的气味,虽然这么说可能不太好,但是我清晰地记得,整个场地上都是呕吐物的那种发酵过一般的酸味,但是程度相对说比较淡,奈何实在是太有辨识度,不过大体上还可以接受。
但是到了夜场以后,我没记错的话,因为场地大提上还是长方形的,我的位置在最靠后的位置,正好可以看到一个专门的管道,在高强度地喷射烟雾,不出意外的话,大概是出于两种目的:其一,掩盖异味,在排放烟雾以后,场地内除了香烟的焦味以外,没有明显异味,但是按我个人印象,这个烟雾大概是果味的。其二,为灯光做准备。
III. 灯光
除了全场的“同步”的光效以外,实际上所有的光效都是递进式的,即虽然有“给人以随机感”的感觉,但是实际上是同一组灯光分布,以等间隔地向前或向后推进。除了白光以外,其他灯光主要是以高对比度的颜色进行交替。
实质上的模式其实是“白光”、“高对比度”、“比正色略偏离一些的暧昧的颜色”为循环播放的。
IV. 选材
主要指主题的选材,即歌词等的选材,大概二十到三十分钟为一个阶段进行递进。一方面,从情感方面,从较为日常的情绪,到较为私人的、如爱情一类的情绪( 不然还能找什么“大众向”的内容呢);另一方面:大概与酒精发挥作用的节奏一致,基本就是按意识的模糊进度向一致,至少按我的观察,每个阶段“打不过就加入”的人数基本上是相近的。
(以下为补充内容)
本来想吐槽一下选曲和DJ的谜之互动的,听着听着歌懒得打字了,算了。
V. 饮品
也许这个应该早点说,说实话,大部分饮品都是啤酒/果啤类的,或者说,真正的高度数饮品很少,目测只有两成的柜子里是高度数的,并且大多数饮品都是碳酸饮料。应该说,大体上都是“慢热型”的饮品,并且引诱人“再多来点”。
(以下为补充内容)
我没记错的话,我挨个看了看这些酒水的包装,玻璃瓶本身倒是没什么,但是上面贴的包装纸的状态有点不对劲。这些包装纸很多都起褶了,似乎马上就要在瓶身上脱落。并且,这些酒水的生产日期距今大概有一个月左右,作为一个“走量”的产业,并且产品还是在国内有正规代理的,那么在最前台有这么久远的积货,还挺怪的。
这些酒水喝起来也挺怪的,一方面,作为碳酸饮料,口感稀稀拉拉的,气泡量总感觉偏少;另一方面,即使是果味饮料,里面的酒精味道实在是有点突兀,而且有些饮品的味道,有点像运动饮料什么的东西。看了看包装上的成分表,不管哪个语言的版本都过于简略。总之,成分挺迷的。
并且据事后观察,喝酒比较多的人反而第二天更精神,很难说这酒是不是二次包装的。
总结
说白了就是一个思路:让你以为你自己没醉,还很清醒,你目前想的东西就是你的“真心”。还挺无聊的。